海南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:拿出“绣花功” 做好精细活
海南省琼海市纪委监委干部深入贫困户的种植园,了解扶贫相关问题线索。杨宁 摄
近日,海南省纪委监委发布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情况月报》,公布月度全省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情况。今年9月,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0起,处理68人,党纪政务处分29人,同比分别下降59.6%、80.3%、42.0%。
“解决严重侵蚀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问题,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,深入推进扶贫民生等领域专项整治,确保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党的各项惠民好政策。”海南省委常委、省纪委书记、省监委主任蓝佛安表示。
“大爷,您的帮扶干部平时到家里来过吗?帮您解决了什么问题?”
“阿叔,如果您的扶贫资金被人截留了,知道去哪里反映情况吗?村里有没有张贴举报电话?”
今年以来,琼海市纪委监委不发通知、不打招呼、不定路线,7名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到全市13个镇(区),进村入户开展多轮次扶贫督查,摸清情况、提出要求、传导压力。
像琼海市一样,在广大的海南农村,到处可以看到纪检监察干部走出办公室,走进百姓家中查访的身影,这也是海南省纪委监委深入扶贫一线,下移监督重心,紧盯扶贫领域资金和项目落实关键环节的写照。按照省纪委监委部署,要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入户查访,确保扶贫工作延伸到哪里、基础设施建设到哪里、项目资金流向哪里,监督检查就覆盖到哪里、跟进到哪里,编织无死角的监督网。
“纪检监察干部常到我家里来,扶贫工作做得越来越细、越来越实,我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。”万宁市三更罗镇二村龙马沟村小组村民林开永是政府重点帮扶对象。说起扶贫的事,他高兴地告诉记者,在政府的帮助下,他家2018年10月就顺利脱贫,今年对口帮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还帮助解决了孩子看病等问题,让他十分暖心。
为了加强监督的精准度,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职责定位,与扶贫办、审计部门、财政部门建立信息沟通和问题线索移送等协作机制,并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,积极探索省、市(县)巡视巡察上下联动,聚焦扶贫领域弄虚作假、数字脱贫、吃拿卡要等问题。同时,海南省纪委监委不断创新督查方式,通过交叉式、机动式督查,有效避免了人情干扰。
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,海南省纪委监委建立直查快办和督查督办、国家级贫困县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例会、问题线索了结件定期交叉复核、问题线索督办、月报、定期通报曝光等6项监督执纪常态化工作机制,推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常态化、制度化。
“扶贫领域监督工作是精细活,不仅要有‘绣花’一样的耐心、细心,更应该有工匠一样丝毫不差的精准度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监督工作落到实处。”海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。
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,海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“六个精准”扶贫要求,紧盯“两不愁三保障”,精准发现问题线索,铁腕执纪,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。
“全省已经形成了督查与专项巡视巡察互为补充,直面问题与限期整改同步推进,纪律审查与通报曝光同频共振,省、市(县)、镇、村四级联动的网格化监督执纪管理模式。”海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政府工作人员李齐颖利用职务之便,侵吞财政资金7500元。2019年1月,李齐颖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和降低岗位等级处分。万宁市北大镇党委主任科员肖平凡,在担任市扶贫办副主任期间,利用职务之便,非法收受扶贫公共工程项目老板2000元。2019年3月,肖平凡受到党内警告、政务记过处分……翻看海南省纪委监委相关通报,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例主要集中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、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方面。
针对这些问题,海南省纪委监委把解决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重点,聚焦吃拿卡要、侵吞挪用、优亲厚友、虚报冒领、插手工程等侵蚀群众获得感的腐败问题,保持“零容忍”的高压态势,为精准扶贫划出纪律红线。
今年4月,海南省纪委监委针对扶贫物资采购、公共工程、产业项目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“一卡通”等4个领域开展专项整治。
在全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“一卡通”管理使用问题整治中,19个市、县纪委监委坚持“监督的再监督”职责定位,积极督促相关部门对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、使用和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治理。目前,16个市、县(区)已按要求完成前期摸底工作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巡察发现“一卡通”违规违纪问题线索8件,立案6件6人,并针对存在问题的20个单位提出批评,要求限期整改。
截至9月底,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362件,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16起,处理481人,党纪政务处分216人,通报曝光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6起208人,移送司法机关2人,不断传导压力、形成震慑,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。
“当时就是抱有侥幸心理,被眼前小利蒙了眼、冲昏了头脑,现在真是悔不当初。”儋州市新州镇大屯村原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郭有德,因在扶贫工作中将不符合条件的3个儿子纳入贫困户骗取补助款,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。在警示教育片中,郭有德后悔不已。
今年7月,为提升警示教育效果,海南省纪委监委以郭有德等5名向扶贫“奶酪”伸手的违纪违法人员为案例摄制了《蝇贪蚁腐之害》警示教育片,并要求全省19个市、县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观看,用身边的反面典型开展生动鲜活的警示教育,以案明鉴、以案促改。截至目前,已有2万多名基层党员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片。
为用好身边典型案例,扎实做好“后半篇文章”,达到处分一人、教育一片的效果,海南省纪委监委下发《关于开展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全省19个市、县(区)全覆盖指导各村(居)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,开展扶贫领域村干部违纪违法警示教育活动。
“下面,我来宣读对冯某某等6名村干部的处分决定。”近日,在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昌福村的一棵大榕树下,一场别开生面的警示教育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。大会一开始,镇纪委书记童良敏的开场白瞬间让喧闹的现场安静了下来。
昌福村的警示教育活动是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农村农活忙、外出务工人员多等实际情况,把警示教育开到田间地头的一个缩影。工作人员通过制作警示教育展板、拍摄微电影等多种形式,用身边人、身边事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,给农村基层干部念好“紧箍咒”,同时向群众宣传党的扶贫政策,鼓励群众参与监督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。截至目前,全省已召开村干部警示教育会95场,68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。
同时,全省各地积极推进“以案促改”,针对案件反映出的扶贫领域普遍性问题、制度漏洞和监管盲点,提出纪检监察建议,督促党委、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集中整治、限期整改。(本报记者 詹君峰 通讯员 易修呈)
往
期
回
顾